第49章 再去(1 / 2)

毕承杰家在葫芦街上。

这是升斗小民的居住住处, 家家户户之间的界限感不怎么强。

秦禛找了间有老板娘的小杂货铺,买几样日常用品,再顺便聊几句, 就套出了不少有关于毕承杰的消息。

首先,毕承杰学习很好;其次,毕承杰的媳妇是娃娃亲,人有点儿胖, 还稍微有点儿不耐看, 但他依然是个怕老婆的人;第三, 毕家没什么钱,毕承杰的媳妇手艺不错, 靠卖荷包赚些菜钱,毕承杰本人也经常给人代写书信, 过年代写春联, 听说还抄书。

最后一点, 毕承杰的媳妇端午节前一天生娃,毕承杰就在家里,哪儿都没去。

也就是说,毕承杰有明确的不在场证据,此案与他无关。

那么,还剩三个没有调查的人,赵维安, 刘延,龚玉山。

他们都住在北城。

虽然已是正午,但二人都不饿,干脆把三家都囫囵地摸了一遍之所以说“囫囵”,是因为三家都是小康家庭, 带着些书香门第的意味,家里没几个下人,人不多嘴也不杂,很难探到消息。

即便如此,二人也足足花了差不多一个半时辰,回到衙门时,已经快到下衙的时间了。

秦禛一进门,周智便站了起来,“怎么样,有线索了吗”

“对对对。”大赵跳过来,一把抓住秦禛的袖子,“怎样了”

粱显吓了一跳,下意识地抬脚踹大赵,却因距离太远,鞭长莫及。

秦禛淡定地拉出袖子,说道“目前来讲,一无所获。”

“周哥、梁哥,掏钱吧”大赵得意地笑了起来,“我就说嘛,人家都未必见过虞玉竹,怎么可能就把人弄走了呢”

房慈有些不服气,辩解道“其实,五个人只确切地查到了两个,剩下的三个还什么都没问到,明日我和小猫再去看看。”

周智从火盆上摘下铜壶,给秦禛和房慈倒了两杯热水,“一大早就下了雨,天气还冷,难为你们了,快喝口水压压凉气。”

房慈看一眼秦禛,后者接过茶水,默默喝了起来,他便把红梅馆的经历咽了回去,说道“隔壁怎样了,我看他们关门了。”

周智道“出去了,赵什长说,他们要同时查两个案子,说是哪个有线索就查哪个。”他看向秦禛,“明天开始,我和老梁、大赵去查灭门案,小猫觉得如何”

大赵道“周哥你是伍长,你决定就好了,问小猫干嘛”

秦禛点点头,“大赵说得对,周伍长决定就行。”

没有紧急案件,大家按时下衙。

老何接上秦禛,放下脚凳,一脸喜意地说道“娘娘,小人找到合适的铺子了。”

秦禛顿了一下,“当真”

老何道“当真,就在久安大街上,一家文房铺子不干了。”

这是这几天最好的消息了。

老何的话就像冬天里的一盏热乎乎的鸡汤,一口下去疲劳尽去。

秦禛笑了起来,“干得好。”

干得好,就有赏,这是秦禛的规矩。

老何这几天就没白跑,乐颠颠地收起脚凳,拉着秦禛去接琉璃了。

秦禛在腿上盖上被子,闭上眼,思考下一步该如何进行。

虞玉竹的案子,凶手就像大海里的针,五个童生的嫌疑,其实是被她硬安上去的。

如果此路不通,此案只怕就真的成为一个解不开的谜题了。

思及此,秦禛就感觉心里的一股无名火燃了起来,烧得她心神不安。

为早早灭火,秦禛和房慈在北城连续蹲了三天,却始终找不到与案情直接相关的任何消息。

但灭门案也不简单,周智三人同样原地踏步。

重案组的头三脚踢不出去,办公室的气氛极为压抑。

这天傍晚,一行五人一起出了衙门,各奔东西。

秦禛要上马车时,房慈追了上来,“小猫,要不缓几天吧。依我看,这线索就像咱丢了的东西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冒出来了。”

秦禛笑道“不用缓,我已经想到办法了。”

房慈来了精神,“什么办法”

秦禛道“旁敲侧击找不到关键线索,不如索性正面突破。”

房慈道“愿闻其详。”

秦禛便如此这般说了一番。

房慈连连点头,“倒也是个办法,行,那你去红梅馆时叫上我,我也去。”

“我去哪儿找你”秦禛眼里闪过一丝揶揄,“算了,我自己去就行了。”

房慈欲言又止,到底说道“那行,我等你的好消息。”

秦禛理解他。

房家家大业大,堂堂三公子却做了个捕快,这在房家绝对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若不是真喜欢,这份差事房慈坚持不到现在。

二人分开后,老何载着秦禛乘车去了久安大街琉璃这两日不舒服,没去炸串店。

久安大街与丰安大街基本平行,以文房和古董为主。

马车先到丰安,然后从鹿鸣路穿过去。

路过依依香坊时,老何瞧见了秦祎的马车,禀报道“少爷好像在铺子里,娘娘要去看看吗”

秦禛便道“停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