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梦不喜欢参与党争,在朝堂之上直言敢谏,着实反驳了几次纳兰明珠,所以让对方怀恨在心。这次事关八旗与皇帝的权力之争,他这个身份符合的御史便被推了出来做出头鸟。
徐元梦可以不给明珠面子,却不能将八旗的大佬们全得罪光,否则他很快就会曝屍荒野了。看到几位大佬凶厉的眼神,徐元梦不禁打了个哆嗦,只好硬着头皮拱手道:“啊哈所奏并非私仇乃是公理,还请皇上明鉴。”现在他已经没有了回头路了,只能拧着头皮继续嘴硬。
听到徐元梦毫无悔意,康熙只感觉火往上撞,他很想立刻下旨将这位去年的新科进士直接摘去顶戴,但他不能这么做。康熙很清楚,徐元梦只是被人推出来的枪手,若只惩治他并不能让八旗伤筋动骨,反而会让双方关系更加不可调和。
此事起因由来已久,自从努尔哈赤时期建立八旗,后皇太极登基时的议政王大臣制度,让八旗权力非常大,以至於能左右皇帝的决策。因此自皇太极开始,便着手对八旗进行削弱。
入关后,清廷沿袭明朝制度,八旗官兵实行俸饷制,由中央发放俸饷,遂令八旗财政各自为政的旧制逐渐瓦解。随后八旗议政制度也发生重大改变,八旗旗主等不入八分领主的议政权被逐步取消。
只可惜皇太极去世太早,以至於削弱八旗未靖全功,直到顺治时期开始不再任命新的八旗旗主,以至於顺治十二年郑亲王济尔哈朗去世后,八旗再也没有了新的旗主。
康熙元年,各旗平均员额议政大臣与议国政知府废除,议政大臣由皇帝直接任命,便告八旗各自作为相对独立的时代结束。正是因为皇权逐渐集中,才压迫得鳌拜后来飞扬跋扈,企图重新夺回旗主权力。幸好康熙设计铲除了鳌拜,才让八旗重新夺权的计划灰飞烟灭,然而皇权仍旧不够稳固。
本来康熙以为铲除鳌拜之后,各旗的气焰应该被打压下去,再加上三藩之乱,他可以借助乱局整合力量,把八旗彻底捏合到一起。然而情况却并非如康熙所想般顺利,虽然他将主攻方向定在了浙江,给了杰书以十万京营为主的三十万人马,但实际上他并未放弃吴三桂一路。在湖北方向,康熙动用了三旗兵马,配合安亲王岳乐发起进攻。然而三旗兵马却明哲保身,不肯奋力拚杀,以至於吴军节节胜利,如今已经占据江夏打过了长江。
发现八旗并不与自己齐心之后,康熙便决定继续削弱八旗。他的手段也很简单,便是越旗改任制度。具体说便是取消八旗都统和副都统只能由本旗人升任的制度,让其他旗的人可以越旗任命。这样一来,康熙便能打破八旗抱团的传统,让自己亲信掌控八旗势力。
康熙的想法不错,只可惜八旗也不傻,他只是作为试探的透露了些风声,对方便开始反击了。徐元梦奏请治罪福全便是八旗给出的信号,他们敢於让人参奏康熙的亲哥哥福全,便是在发出警告。
如今前线战局不利,东南康亲王杰书困於仙霞关下,冲冲无法进入福建;西南安亲王岳乐节节败退,不得不退入了河南境内,他不但要应付来自於南方的吴三桂大军,还要兼顾四川的吴之茂和陕西的王辅臣,可谓举步维艰。最有胜利希望的辽东也打成了败仗,不但福全损兵上万,还折损了奉天将军倭内,实在令他心头火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