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哪个方面去看,红海一战新汉海军都赢的漂亮。刘国轩的印度洋舰队以十二艘战舰应敌,摧毁奥斯曼海军高达六十七艘战舰,其余五十二艘尽数被俘。奥斯曼海军不但全军覆没,司令官阿里帕夏战死成了鲨鱼的饭后甜点,还阵亡超过八千名士兵,被俘达六千多人,自此红海成为了新汉军的内湖,再也没有了奥斯曼人的威胁。
海军遭到全歼,让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朝野震动,但他们没时间去头疼海上的问题,因为北面聂云的六个师和西边黄英的八个师已经压了上来,在边境线上展开全线进攻。
新汉军投入的兵力并不多,至少比起奥斯曼军布置在边境线上的六十万大军少了太多,但双方的战斗力却是高下立判。以购自英法的火帽式步枪为主体,配以少量老式火炮的奥斯曼军仍旧以当初的排枪战术,与新汉军展开对攻。
然而他们面前的新汉军却要先进得多,拥有中履九零式线膛后装弹仓步枪的士兵在射程上远了对手近八倍,在加之作为步兵班作战核心的八五式转轮机枪,连排级火力的六零迫击炮,以及团级以上不同口径数量庞大的火炮体系,都不是奥斯曼军所能比拟的。
以火力开路的新汉军,在战斗中几乎是完虐奥斯曼军的存在,如果不是刘磊不想过快介入欧洲战局,在边境线上慢慢消耗奥斯曼军队的实力,恐怕他们早就一溃千里了。
奥斯曼人在咬着牙拚命坚持,以人命争取更多的时间,但让他们糟心的事情远不止於此。在取得了红海的制海权之后,新汉军突然在西奈半岛实施了登陆作战。
这次登陆的部队并非海军陆战队,而是从瞻州抽调来的沙漠兵团两个师,他们由民间征调的远洋船队运输,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从瞻州来到了西奈半岛,在奥斯曼帝国这个最脆弱的蜂腰部位狠狠捅了一刀,直接切断了奥斯曼帝国亚洲部分与非洲部分的联系。
作为先头部队两个师的师长,张勇和孙思克指挥得力,很快就在西奈半岛上构筑起了坚固防线,掩护着增援的三个师陆续登陆。随后从中央军区抽调来的山地兵团也开始了登陆,这片不算大的土地上很快汇聚了十个师的兵力,山地兵团司令赵良栋成为本次作战的总指挥,沙漠兵团司令许耀为副总指挥官。
两人虽然来自於不同势力,都不是新汉军的原班嫡系,但在新汉军体系中共事多年,早就没有当年军中沾染的不良习气。两人通力合作,很快开始了对奥斯曼帝国的蚕食。
山地兵团三个师摆在西奈半岛,堵住了奥斯曼军队的反扑通道,另外两个师沿着尼罗河向南进攻,很快攻克了开罗城。许耀率领沙漠兵团迅速挺进撒哈拉沙漠,依靠常年训练的沙漠作战技巧,不断蚕食奥斯曼帝国在北非的领土,将其纳入新汉帝国的版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