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秋高气慡时节,夜幕沉沉,李二郎站在哨台上,与卫士们一起望着汪洋大海。江海在夜中如墨水涌动般,幽黑无边,起伏翻làng。他心事重重地看着夜中星火渐起,听到四面八方的将士说笑声。
他垂着眼,心中喃喃:眼下大仗已过,该是写信让李三郎过来的时候了……
他在哨台上站了良久,思索良久,打算下去喊人出发时,忽听到清亮的鹰鸟声。
少年站住,回过身。
片刻的时候,站住他身后的卫士,看到少年郎君yīn沉的面色很快消融,眼中带上了笑意。他们抬头,看到苍鹰在空中盘旋,拍着翅膀从高空中飞下来,而李信望着大鹰,目中充满了温柔的笑意。
温柔?!
几人惊恐后退:李信还有“温柔”这种眼神?真可怕!
李信抬起手臂,那只空中盘旋的黑鹰就落在了他的手臂上。利爪扣住少年郎君的手臂攀立,苍鹰犹记得这个郎君昔日驯它时多么麻木无qíng,若非年轻漂亮的小娘子善解人意讨人喜欢,大鹰觉得自己才不会被这个人驯服。
所以落下时,大鹰毫不怜惜地抓破郎君的衣衫,利爪在他手臂上狠狠抓了几道。
李信啧啧,手抓着鹰喙摇了摇,笑道,“这么记仇?”
他熟练地卸下竹筒,借着昏昏灯火,去看竹筒中写了些什么。大鹰从他手臂大摇大摆地踱到他肩头,又报复般地再在少年的肩上抓了几道。它无意中看到郎君衣衫破了后露出的血迹,身子僵了一僵,还以为是自己抓破的。
大鹰怕极了这个少年郎君的戾气,它掩饰般地扒拉扒拉郎君被他撕开的衣衫碎步,遮住郎君肩上的伤口。它摆出此地无银的架势来,装模作样地叫了几声,站在李信的肩头,与李信一起去看信。
身后的卫士被这只鹰高傲的架势简直惊呆了:李二郎怎么驯的鹰啊?这鹰都快成妖了吧。
李信微笑:“不是我的功劳,是我家……表妹的功劳。”
他只驯服了这只鹰,之后都jiāo给了她。大鹰与她处得非常不错,她常常写信告诉他,李信全都知道。
少年说起“表妹”来,声音不自觉地轻柔下去。qiáng势的郎君低下头,睫毛微颤,火光映着他脸上的表qíng。他刚硬无比的面孔,在灯火中,显得何等柔qíng缱绻。这般的温和怜意,与他平日鲜明无比的作风对比,实在让人震撼。
几人不觉想到:李二郎的表妹……哦哦哦,懂了。
那位表妹该是何等的风姿,才让李二郎化为绕指柔,连说话声音都轻下去呢?
风chuī猎猎,海làng呼啸,一重重的松涛悠远而近。萧萧高台,少年郎君借着烛火微微,粗糙的指腹怜惜地抚摸着那斑斓竹简中的清丽字迹——
“表哥:
见信如晤。苦夏已过,秋月无边,冬雪将至。城门已开,农商渐通,百工开业。凉风有信,传我思意——君待何时归?“李信笑起来。
他笑起来,邪气中,又透着让人脸红耳赤的味道。
他飞一般跳下了高台,在浓夜中失去了踪迹。在带兵出行前,李信趴在帐中案前,咬着兔毫,与闻蝉回信道,“亲亲知知小心肝儿……”
秋日天凉,枫叶红了一大片。南方不比北方,北方这时候已经糙木枯huáng。在南边,秋日像是三季共存般,糙木有些葱郁有些huáng嫩,唯独没有万物皆杀的冬意。霜河渐冷,水一天比一天凉,空气cháo湿,江风每日每日地徘徊。古木参天,三江七泽,金淡色的风从北chuī到南。
日子无忧无虑,没有尽头般,好像要这样一直过到天老地荒去。
闻蝉收到父母的信件都不知道收了多少封了,却一直等不到李信回来。
当她再次收到表哥的信件,再次看到熟悉的“亲亲知知小心肝儿”时,闻蝉脸僵了僵。她放下竹简,摸摸自己的心口,还是无论过多少次,李信在信中喊得那么ròu麻,她都有头皮紧麻的感觉。
大鹰抓着窗棂叫一声,吸引小娘子的注意力。
闻蝉偏头,笑看它,“你见到我表哥了么?”
大鹰叫一声。
闻蝉再问,“他受伤了么?”
大鹰心虚地转开眼,拍开翅膀捂住眼睛,扑腾两下后飞远了。
闻蝉:“……”
进来端茶点的青竹噗嗤乐:“这鹰莫非真的成jīng了?听得懂翁主你在说什么?我怎么觉得它那么心虚呢?”
闻蝉手中还拿着大鹰传回来的竹简,脸颊因为李信的称呼红扑扑的,她喃喃自语,“我怎么知道?”
青竹问:“你们总是大鹰大鹰地叫,都不给起个名字么?”
闻蝉摇头,“我表哥就是喊大鹰啊。我以为这个就是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