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为民,皆不在程太尉的预料内。
青年与少年说了半宿话,又在后半夜教给李信蛮族话如何说。到快天亮,李信告辞时,江三郎才把早准备好的一筒卷轴jiāo给了李信。江照白斟酌着用词,“你托付我查的阿斯兰左大都尉,qíng报皆在这里了。昨天你来的时候太匆忙,我没找到,现在你拿回去看吧。”
李信低头,先打开卷轴确认了一番。
江照白看着他,半晌后平静道,“这上面是我这几年所听说的他的事迹。他戴着面具,自言脸上被火烧过,不愿吓人。我使了很多手段,都没见过他的脸。都说他原来马贼出身,在边境天天晃,也成了家。后来大楚当时的车骑将军,就是你舅舅,与蛮族在那里大战三日。阿斯兰的家人都被你舅舅的人杀尽,他的妻女皆亡,只留下他一个。他对大楚充满了仇恨,入了军,势要复仇。”
李信向江三郎拱了拱手,将东西往怀里一塞,就准备跳窗走了。
江三郎不紧不慢地在他身后道:“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我回大楚的时候,遍寻当地的土着居民,寻找阿斯兰昔日的行踪,想找出他的破绽。我听了一个有意思的说法,有位八旬哑巴跟我比划,说他曾听阿斯兰喊过他的妻子一声‘公主’。”
李信:“……!”
回头,冷眼看着江照白。
江三郎语气也很冷,一字一句,“阿信,你在gān什么?你到底在查什么?!你是在查皇室昔日的事迹吗?谁都不知道的东西,你要它重见天日?你知道那声‘公主’如果被人知道,未必是什么好事吗?”
李信默了片刻后说,“你想多了。我查的不是这个……那个哑巴……”
“在当年大火中逃了生,其他人都死了,就剩下他一个。我已经把他带走了,不会有人再查到。”
李信嗯一声,再向江三郎告了别,这次是真走了。
他心事重重,整个人被江三郎口里那声“公主”给晃得头疼。他回去换了衣服,洗掉了一身酒气,才重新去光禄勳报道。今天终於见到了长官,又被领进宫中与当值的郎君换了班。接下来几日,李信便一直在熟悉自己的新环境。
夜里时,他每晚去江三郎那里学习蛮族话,从江三郎那里了解蛮族人的习xing。江照白那里有很多理论常识,皆是从蛮族带回来的宝贵资料。太子很感兴趣,但是定王不感兴趣。如明珠夜投,江三郎对蛮族人的了解,在定王这里基本没什么用。好在李信来了,江三郎总算能给这些卷宗找出一个出路了。他们再没有提当晚对阿斯兰的讨论,所谓什么“公主”,也没人去查。
查是肯定查不到的。
大楚皇室不会把这种事昭告全天下。
只是李信总有个怀疑,知知她、她母亲,不就是公主么?他私下查过,当年那场大战时,长公主也确实在曲周侯的身边。李信唯一想不通的是,他那位舅舅xingqíngqiáng硬无比,少时就和长公主打架打得天翻地动……若长公主真的对不住他,以曲周侯的xing子,不可能跟长公主和平这么多年啊?
十七年前,蛮族与大楚在边界有一场大战。大火连烧三日,将北地烧得寸土不留。
之后,闻平的将军职位就被卸了,他与长公主回到长安,开始近二十年的半隐居生活。
当年的那场大战,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何一个在大楚边界打转的蛮族马贼,会去蛮族投军,开始仇视大楚,势要杀光这里所有的人?
而在其中,长公主和曲周侯,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身份?
知知……到底是谁的孩子?!
李信有种预感,他想要替闻蝉瞒住的身世,恐怕瞒不住了。江三郎何等聪明,他在帮李信查阿斯兰过去事qíng的时候,肯定是有所怀疑的。李信相信江三郎的人品,相信他不会到处跟人去说,可万一江三郎不小心验证时,被谁发现了呢?
再或者……李信在寻当年的真相,焉知没有旁的人,也在寻当年的真相?
他必须得把留下的那个后手,往明面上放了。
李信想到了那个叫金瓶儿的年轻女郎,相貌与闻蝉那般相似,好吃好喝供了这么久,学点儿蛮族话,帮他一个忙,应该不难吧?
清晨与同僚换过班后,李信边琢磨着这些事,边回去了自己的新家。他到门口时,府门大开,无数侍从来来回回地搬东西,见到他也不认识。李信这个主人在边上看了半天,见他们搬石头搬土什么的……他迷茫地进了府,循着女流的方向去找人,果然在后花园那片地方,见到了闻蝉。
这处宅院以前也有人住,不过搬走很久了。照李信的眼光,觉得原主人的品味是很不错的,李信很满意。但是他过来的时候,发现屋子都被拆了,尘土滚滚,瓦屑成片成片地堆着……好在还有一条长廊没拆掉,闻蝉正坐在长廊中,吩咐青竹,让人把她直面的湖给填一半。她正拿着图纸,指指点点,告诉人她想要什么样的湖……
李信靠在廊柱上看她。
看她靠着栏杆,细声细语地吩咐台下的人忙碌。仆从听不懂她的湖要怎么填,她就不厌其烦地解释。青竹在一边道,“您把二郎的家都给拆了,等二郎回来看到,会不会被您给气死啊?您悠着点,我觉得这湖挺好的……”
闻蝉说:“我不喜欢!对了对了,把那棵树移过来……”她抽空回答青竹的担忧,“放心啦,表哥不会生气的。我表哥都把钥匙给我了,当然是我想怎么弄就怎么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