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血黏(1 / 2)

国手级医女 十月海 3681 字 4个月前

云禧快步过去, 在宫女备好的锦垫旁站定。

她把挎包往旁边移了一下,正要跪拜,就被郑太后阻止了, “好啦, 免礼,都免礼, 方御医也起来吧。”

云禧和方御医异口同声道“谢太后娘娘。”

方御医站起身, 飞快地瞄了婉仪公主一眼。

婉仪公主一直不曾看他, 笑着说道“孙女知道皇祖母该诊脉了,就把方御医叫了过来, 完全没想到皇祖母已经宣了云大夫。既然两个大夫都来了, 不如让都他们诊一下孙女对云大夫的医术可是好奇得紧呢。”

郑太后嗔道“你这皮猴子,这有什么好奇的。云大夫擅长医理, 方御医经验丰富,各胜擅场。”

“皇祖母”婉仪公主抱住她的胳膊, “方御医来都来了,让他诊一下孙女和父皇心里也踏实嘛。”

“这”郑太后迟疑了。

方御医已然来了,不让他诊不好, 可真让他诊了, 云禧还要诊吗

郑太后身边的嬷嬷劝道“太后娘娘半个多月没请平安脉了, 一起看看也好,商量着办更有把握。”

郑太后道“那也好。”她看向方御医, “方御医先来吧。”

方御医下意识地退了半步他不想先来,想后来, 但他说了不算。

所以,他硬着头皮上了前。

嬷嬷把脉枕给郑太后搭好,再覆上一层绢帕。

方御医在绣墩上小心翼翼地坐了三分之一个屁股, 凝神诊了起来

云禧心道,郑太后脉虚且细,搭个帕子就更难了,做御医也不容易。

方御医诊了大约一盏茶的功夫,总算从绣墩上站起来了。

他退后两步,说道“太后娘娘乃是平脉,一息四至,有徐和之象,有神有根,总体来说,恢复得不错。”

说完,他停顿片刻,给太后娘娘一点缓冲时间,三四息后,又问一位老嬷嬷,“李嬷嬷,太后娘娘最近可有不适”

李嬷嬷道“太后娘娘最近睡得多了些,没有不适。”

方御医点点头,“春困秋乏,如对夜晚的睡眠没有影响,多睡一些也没什么。”

说完,他朝郑太后长揖一礼,“恭喜太后娘娘,身体康健多了。”

婉仪一直瞧着云禧,见方御医说完了,她立刻开了口,“云大夫,你有不同意见吗”

云禧福了福,“回禀公主,民女没有意见,方御医经验丰富,医技远在民女之上。”

方御医的话很有学问,他虽在夸奖郑太后健康多了,但实际上留有很大的余地。

徐和之气,有根有神,只能说病不重,并不是没有病。具体如何,只怕他是要跟皇上汇报的,不可能跟郑太后直说。

方御医被云禧夸了,登时长出了一口气不管是在太医院、枯荣堂,还是宁国公府,他对云禧都没客气过,现在眼见着郑太后对云禧青眼有加,他真的是又恨又怕。

婉仪公主“啧”了一声,叨咕道“明明还是年轻人,说话却像糟老头子一样四平八稳,当真无趣得很。”

郑太后不满地“哼”了一声。

婉仪公主便一下子跳了起来,“皇祖母,孙女想起来了,母后还在等着孙女试新衣裳呢。”她敷衍地福了福,“皇祖母,孙女告退。”

“这孩子。”郑太后摇摇头,眼里却仍满是慈爱之色,她让李嬷嬷扶她坐起来,“辛苦方御医,送方御医出去吧。”

“太后娘娘言重,此乃微臣分内之事,微臣告辞。”说完,方御医看了云禧一眼。

云禧与他对个正着,他即刻缩了回去,退后几步,随着一个老嬷嬷出去了。

郑太后让云禧坐到她身前的绣墩上,笑道“孩子,这脉就不用诊了吧。”

云禧在绣墩上坐了半个屁股,“太后娘娘,方御医的脉肯定不会有错的,民女不用诊了。”

“你这孩子倒是谦虚。”郑太后盯着她的眼睛看,“这双眼睛生得真好,笑意盈盈,让人看了就心生欢喜,跟哀家年轻时一模一样。”

云禧唇角一勾,“太后娘娘看似夸民女,其实在夸自己,如此,民女就不谦虚了吧。”

“哈哈哈”郑太后笑了起来,“倒是哀家脸皮厚了。”

云禧道“哪里,太后只是实事求是而已。”

“实事求是。”郑太后重复一遍,忽然怅惘地叹了一声,“唉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哀家许久没有听到这句话了。”

云禧不知道她想起什么了,也不想知道,便问一旁的李嬷嬷“太后娘娘这几天都吃了什么,有出去走动吗,是不是吃了糖分很高的食物”

李嬷嬷的目光躲闪一下,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云大夫为什么这么说”

郑太后的注意力被拉了回来,她惊讶道“你怎么知道”

云禧道“太后娘娘嗜睡,这说明血液种糖分增多了,粘稠,血液流速缓慢,人就倦倦的,昏昏欲睡,严重了甚至头晕目眩。”

李嬷嬷跪了下去。

郑太后道“不打紧,都是哀家的主意,跟你有什么关系中秋节还什么都不让吃,活着还有什么滋味呢”

云禧哭笑不得,“你不但吃多了,还没出去走动吧。”

郑太后赌气地扭过头,“来来回回就那些风景,哀家看了几十年,实在不耐烦看。”

“既是如此,母后随朕去西山走走吧,那里景色壮美,人又多,保管母后满意。”嘉元帝带着一脸惶恐的方御医忽然走了进来。

云禧吓一大跳,赶紧在一旁的锦垫上跪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