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柯二叔柯小叔家来说, 他们基本上已经是靠买别人家的粮食了,别人家没有,就找隔壁村里买, 厂里有食堂以后,除了早饭, 午饭晚饭也省了,饭票用工资买的, 柯莱专门请了几个大厨, 以前专门给别人家办酒席的, 做的好吃,价格也实在,在厂里吃就好了。
有人在厂里上班的, 有时候还多打一份带回去,反而省事不少, 有些人家人少, 田都种不起来, 索性就不种水稻了, 直接从外面买米了, 平时在厂里就能解决, 柯莱发现每天的粮食到最后都会不够, 买粮食倒是成了难题,该买多少, 该做多少, 厨房也很为难, 做多了浪费了要是上面要怪罪,他们也难做,也就请示了一下柯莱。
生活刚刚富裕,大家也都非常珍惜粮食,都是苦过来的孩子,宁可少也不愿意多浪费。
柯莱让每个车间办公室每天早上统计中午晚上需要吃饭的人数,家里面要带饭也要提前报上去,然后报给食堂,稍微做的宽裕一些。
食堂也好有个数目,对于村里人来厂里吃饭,他也默许了,厂里食堂本就不是盈利性质,是为员工便利,如今村里的情形他也都看到了。
老村长惆怅“咱们村今年该怎么办呢,你看这地里,种来不及种,收来不及收。”
年轻人都向往城市,做工人,拿工资吃商品粮,不用在地里刨。如今也不差,柯莱的厂养活了一个村,附近别的村的也有,一年好几百块钱,可比种田多多了,也是吃商品粮,比城市里还舒坦。
老一辈自己地里刨,也是希望自己子孙后代往高处走,可看着地里的田荒废心理又难受,如今小家小户,农忙的时候都是全家上的,还累的个半死,忙的时候抱怨,如今忙不动了,又惆怅。
打去年起,村里不少人家为了这地就累个半死,今年不少人家索性就不高兴多种了,能种多少就种多少,田地里空了一大片。
许愿看着也心疼,这么好的土壤,居然就这么空闲着,“村长,咱们村今年有几家人还能把田给种满”
“没几家,现在年轻一点的都进厂里了,剩下我们这群老东西能干多少。”老村长把柯莱递给他的烟含在嘴里。
许愿“光靠人效率低,如果有机器就快多了。插秧收割,机器弄下来,几天就好了。”
村里只有打谷机和簸谷机,每年收完稻之后,每家轮流来用,年年都是抢着用,今年也就这么点稻谷,老村长想,大概没人会因着抢打谷机而打起来了。
“机器贵啊,那两台打谷机和簸谷机还是当年跟上面讨了许久的,用了十来年了,插秧还能有机器啊”老村长砸吧嘴巴。
柯莱道“现在什么都有机器了,实在不行,让大家一起集资买一台。”
老村长望着稀疏的稻田,深深叹了口气,摇着脑袋“机器多少钱,种田能有多少钱,估计没人乐意呐,买机器的钱要种多少年地才能赚出来,不划算的。”
许愿琢磨,如果单单就自家一块地,肯定是赚不出多少钱的,这样劳作方式以人力为基础的,实际上在许愿看来,村里的地,有几台机器几个人就够了,也许一家人就够,但现在一家人种自家的地还不行,效率极其低下。而且布局也不合理,没有达到最优化配置。
许愿抬起头问道“咱们村里的地可以买卖吗”
“不行不行哩。”老村长连连摆手,“这是咱的集体土地,哪里能买卖的。”
老村长可是生怕这夫妻两又想办什么厂,如今一个厂就够了,养活了村里,这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没了地这还叫啥农村啊。
“必须要变更土地性质才能买卖,农村土地是不能买卖的。”柯莱解释道。
许愿若有所思,看着面前的土地,脑海里已经浮现她理想中的模样了,“假如我们把这些土地再归结起来,我们来买机器,再交足了公粮之余,剩下的粮食或者赚的按照比例分成。就像一个公司,有钱出钱,有地出地”
柯莱亦是眼前一亮,老村长也不禁望了过来。
村里召开了讨论大会,针对今年连公粮都交不足的情况,许愿提出,把土地集体管理。